当前位置:首页 > 群团工作 > 职工园地 > 职工文苑
物流集团加强风险管控 为“物流+贸易”保驾护航
来源:物流集团 作者:陈雷 浏览次数:7263 录入时间:2019-12-09

一直以来,物流集团大力发展“物流+贸易”特色业务,特别是通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物流+贸易”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跃成为物流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

“物流+贸易”业务呈现业务量大、回收周期长、地域范围广、业务产品多等特点,每一个特点就是一个风险点,即加强风险管控就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环节,关系着物流集团今后的发展。

1.0版本”风控,成绩可喜

一、  守牢“物流”底线,助力“物流+贸易”安全稳定

“物流+贸易”中的“物流”是翅膀,更是风险管控的核心。在供应链过程中,我们一直提到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其中商流即指贸易活动,是一切业务的基础,亦是物流发展的推动力。而物流业务的发展又带动了资金结算、融资等业务,同时为资金流保驾护航。物流企业是货物的承运方,通过可视、可追、可控等手段实现全程闭环运作,将风险降到最低。整理历史合作记录,利用所积累的大量业务需求信息,依托数据为支撑,不仅可以真实反映客户业务的真实性、长期性、异常性,也能够从与客户的长期接洽中掌握客户的真实需求,洞悉与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物流集团运作的所有业务必须秉承“物流+贸易”这一原则,“物流”是风险控制的核心手段,没有“物流”意味着风险的增大,甚至失控,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物流”这一关键点。

二、创新风险管控“红线”,为“物流+贸易”保驾护航

目前,物流集团“物流+贸易”主要模式有应收账款模式及预付款项模式。

应收账款模式主要面对的是下游央企、国企以及大型的民营企业为主,上游向下游供货,通过缩短账期来实现营业收入及利润的增长,风险点分别在于上游供货的数量质量问题以及下游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前者我们通过收到下游客户数量质量确认后支付上游货款来规避,所有质量风险通过保证金模式降低甚至规避。而后者通过客户的风险评级来筛选并淘汰一批风险较大的企业,其风险评级的内容包括注册资本、企业性质、履约能力等。

预付款项模式的特点是下游成为了我们的销售客户,下游向我们缴纳一定比例的风险保证金采购货物,下游在需要使用、销售货物时全款支付货款,销售额成为营业收入,产品差价体现资金成本。风险点主要在于货物的保值性、稳定性以及货物监管的可靠性。货物最好具有比较稳定的物理化学特征,不宜接受易碎、易爆、易挥发、易霉变等货物,否则容易造成货物价值的减损。此外,货物价值和价格应当稳定,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小,货物价值受市场等波动时应设置处置警戒线,由下游客户补足保证金或及时处理货物。在货物监管方面,应选择具有国资背景的央企、国企仓储,核查其货物监管的安全性、规范性。

继续“1.0”向“2.0”升级

一、守牢“物流”底线,审慎选择“物流+贸易”客户

“物流+贸易”应该建立在“物流”底线上,风险防控应事先选择允许开展“物流+贸易”的行业和产品,将业务开展前的市场准入作为控制风险第一道防线。物流集团开展“物流+贸易”的初衷是通过开展贸易带动物流经济的发展,物流运输是我们的传统优势项目,同时“物流+贸易”中的“物流”又可以实现“要么有钱要么有货”的风控效果,所以从经济性和风控角度考虑,守牢“物流”底线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二、强化内部控制防止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主要源于内部控制及公司管理机制的失效。因为业务运作后的管理是“物流+贸易”业务中重要的一步,发生操作风险的概率比传统业务要高,这就要求我们从合同的审批、付款的流程上加强风控。同时,对一些风控点较低的合同及付款流程降低要求,提高效率,在货物管控上我们应由专人负责跟踪,加强货物的管理。货物管理环节多由仓储公司负责,要加强与这些企业的联系,注意对其资格的核查,并且随时进行抽查。具体地说,就是要仓储企业不断提高仓库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并制订完善的办理货物发货的风险控制方案,加强对货物的监管能力,有针对性地制定严格规范的操作流程和监管程序,杜绝因内部管理漏洞和不规范而产生的风险。

三、借助外力加强风险防控专业性

法律风险主要存在于模式的设计和合同拟定签订以及产生风险点后所采取的措施。在模式的设计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质押物等问题,专业化的法律队伍可以为模式设定提出意见或建议。在合同的拟定及出现风险后的措施中,更需要专业化的法律团队提出意见及建议,例如我们在今年的实际操作中,提出的一些风险防控的措施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或者从法律层面上是否有更好的措施或者条款来降低或消除这一风险。

风险管控永远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红线”,特别对于处在负重爬坡的物流集团来说,更是维系其生命的“红线”,筑牢风险管控这一关键,更是物流集团能否顺利完成“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